王文吉 官方网站

http://wangwenji.zxart.cn/

王文吉

王文吉

粉丝:888310

作品总数:16 加为好友

个人简介

王文吉,号:闽北山人,1960年元月出生于闽北山区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、厦门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。是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奖—第三届兰亭艺术奖获奖提名艺术家。 从事书法研究3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留言板

更多>>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议价

国 画:议价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议价

拍卖新高:未提供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平生快意是挥毫 ——朱以撒

我和王文吉见面无多,交谈之余,觉得他是一个很实在的人,不是巧言令色的角色。他从闽北山区的农民家庭中走出,走入军营磨炼,而后又在特区厦门发展,精神空间日渐远大。

循文吉的艺术历程,得知他先入门于颜楷,而后又集精力于汉隶、汉简,又追王羲之、王献之、米芾、张瑞图、王铎行书,再以张旭、怀素、傅山之草书为范。三十年间,可谓学多涉广。

综观王文吉的创作,目前大部分精力已经倾注于行草书上面。行草书所具有的开放性、运动性的特征,对于积极表现情怀、感受的书法家来说,无疑成为首选。许多书法家运用行草书,才华显露,技艺得到充分的展示。换言之,行草书是书法家最好的精神储存器。

想必文吉也是如此,他有一句诗表明了这种愿望:“淋漓醉墨写襟怀”。

可以从文吉的行草书中发现这么几个特点。

首先是书写情绪的散发。文吉书写行草时显得轻松自如,心无挂碍,腕下随心,自然也就施放得开。尤其是书写长幅式草书,遥遥垂下连绵不绝,运行中长线短点交错,而以长线为主,穿插萦绕,曲折俯仰,看得出书写时的快意。感性是草书表现的基础,功夫是平素练就的,此时兴至,便汩汩而出,随兴而走。文吉的一些行草书都体现了这种兴至而书的激越,使行草书的表现由胸襟而发。清人王士祯曾谈到这种创作现象:“当其触物兴怀,情来神会,机括跃如,如兔起鹘落,稍纵即逝矣”。因此,行草书创作也不是随时可以为之的,真要写出情调来,需要一种自觉,这种自觉是笔调自如的动力。在文吉的许多长篇巨制中,我们读到了他把笔挥毫时的兴致勃勃,虽然量大而毫无倦笔,一直到终篇完成依旧生机跃动。当然,倘若归结文吉行草书的笔调,还是倾向于明清风气的,任意的成分多,也讲究气力、势头,因此也有很明显的一部分作品,譬如其中的对联,也大量地使用侧锋,下力豪纵,写出了情调的狂放、粗野,当书写的情调作为主宰时,笔下充满豪荡不羁的美感。

其次是作品中的动感强烈。动感来自于每一字的多边造型。由于是行草书,形态的变化不拘一格,时而捉控,时而放纵,时而如端人,时而如奇士,是以奇态胜出。文吉作品中也有取正态的一部分,譬如他所作的颜书大楷,是很规范纯正一路,作为奇态的基础。现在他更倾情于奇态,追奇逐异。清人毛宗岗曾论到正奇之关系,认为“正笔发明在前,奇笔推原在后,正笔极其次第,奇笔极其突兀”。由于有正笔作为基础,文吉对于奇的驾驭大胆自由,奇字成篇,整体汹汹而起。清人刘大櫆认为:“奇气最难识,大约忽起忽落,其来无端,其去无迹”,文吉在行草书表现上,给人一种恍兮惚兮之气,落英缤纷之韵,在变动不居中,奇而不怪。

其三是章法之变。文吉在创作中的章法通常以两种面目出现,一是密集型,一是疏旷型。在他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一个特点,即字数的繁多,常常一幅作品含纳数百字之多。字数多,章法愈见复杂,对书法家的整体把握能力也是一种挑战。譬如他创作的几件横幅都很漫长,甚至会给观者以悬念,因为横幅的章法的确是不易处理的。文吉已习惯了多字数的表现,甚至比少字数的表现更为得手。他采用的密不透风的章法,密如繁星,汇聚簇拥,又如雪雨交加,小大相间。字多字密中,可看到他的匠心,俯仰向背、争让避就却不壅滞沉闷。这类章法给了观者密集的信息,扑面而来,心为之动。而另一类则运用了疏旷方式,使人观之有清空朗畅之美。行距较宽,空白留足,如秋林就简,又如月明星稀。欣赏此类章法使观者如信步于闲庭,悠然自适,松弛了观者的情绪,心得抚慰。

最后,我们看到了文吉书法作品中的墨色之变。由于是行草书,在墨色的表现上也比楷、隶自由充分。从写汉隶、颜楷到以行草为主导,文吉也在用墨上来了一番变化,通篇充满色泽之变。水和墨的融汇、调节,使颜色的层次多有差异,热烈的、清淡的,秋风干裂的,春雨润含的,在作品中各有侧重。总起来说,文吉的用墨还是偏于润泽,在滋润晕化的墨迹中,可以看出用笔徐缓,按笔较重,意在使墨汁渗入晕化,形成氤氲墨气。而飞白之趣的出现,则可看到文吉运用了较快的节奏、较轻的分量,连带而起。在一些长篇幅作品中,墨色的润燥相间,干湿互见,使多个局部产生不同的审美趣味,时而如神鳌鼓浪,水墨弥漫;时而又闲云出岫,闲雅飘逸,它们在笔锋不同节律的运动中,达到笔调多变,笔意鲜活。

从文吉的颜书和隶书创作来看,他曾经是十分写实的、笃定的。而从行草的表现中,文吉的情怀又是写意的、浪漫的,这已经成为他一个主要的审美走向,这也是他求进、求变的标志。清人钱谦益论道:“欲求进,必自能变始;不变,则不能进”。文吉有此心,有所为,正在不断递进之中。

静下来细审文吉的作品,还是有不少等待改进之处。线条飞动活泼,此为优点,然动感中显出了单薄和轻浮,缺乏深沉凝重,因此视觉上可观,却又不能细品。同时运笔迅捷,笔锋是有散漫,用笔就显得粗率不精。速度如何掌握,当然以线条的圆劲、坚韧为准,否则,迅捷而飘忽,也就乏力度,少内蕴。明清书法只是一个效仿点,应在明清书风的基础上追求高古,趋雅避俗,以求更丰富有味。

一个人的创作和学识上的接收、思考的深广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。文吉已近中年,除了每日把笔挥毫,还应更多地读书问学,使学识成为书法创作的内部支撑。古人说得好:“胸中无千百卷书,如商贾乏资本,不能致奇货”,今后几十年,应该有意识地朝这方面发展,以求衔华佩实,自成一家。

文吉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,获得许多荣誉。岁月不居,时节如流,对于文吉今后的发展,我同样抱予真诚的期待。(朱以撒)